公司动态

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关于水处理>公司动态
全部 128 公司动态 112 行业动态 17

共代谢在难生物降解污水处理中的应用

时间:2025-09-21   访问量:5

共代谢是微生物降解难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重要机制,尤其在处理含复杂有机污染物的污水中具有独特优势。其核心原理是:微生物在利用易降解的“主底物”进行生长代谢时,会产生非特异性的酶系,这些酶系可同时催化难降解的“目标污染物”的分解,但目标污染物本身无法为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或碳源。

一、共代谢的核心机制与关键要素

要实现共代谢在污水处理中的高效应用,需明确其核心机制及影响因素,这是优化工艺的基础。

1.核心机制

共代谢又可称为共氧化或联合氧化。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都可能有共代谢的能力,各种各样的底物(有机污染物)都可能被利用,其降解反应可能涉及除氧化作用之外的各种反应。因此,微生物不能依靠某种有机物污染生长,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种污染物能够抵御其他微生物的攻击,因为当存在其他可降解有机物时,这种污染物就会通过共代谢作用而实现生物降解。

酶的非特异性催化:微生物代谢主底物时,会合成广谱性的分解代谢酶。例如,降解葡萄糖的微生物可能产生单加氧酶,该酶不仅能催化葡萄糖的氧化,还能攻击卤代烃中的C-Cl键,使其脱卤并转化为易降解的中间产物。

“协同代谢” 而非 “独立利用”:目标污染物的降解依赖主底物的代谢过程(提供能量、还原力或酶合成的启动信号),自身无法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或能源,因此降解过程通常不伴随微生物生物量的显著增长。

2.关键影响要素

要素类别

具体影响因素

微生物

菌种、菌群结构、酶活性

主底物

种类、浓度

目标污染物

化学结构、浓度、毒性

环境条件

温度、pH、溶解氧DO、营养盐N/P

二、共代谢在难生物降解污水处理中的典型应用场景

难生物降解污染物(通常具有高稳定性、高毒性,如卤代有机物、芳香族化合物、农药等)难以通过传统好氧 / 厌氧生物处理直接降解,共代谢技术通过 “主底物 + 功能菌群” 的组合,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。

共代谢技术通常不单独使用,而是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结合,形成 “预处理 - 主体处理 - 深度处理” 的组合流程,提升整体处理效率。

(1)共代谢 + 生物膜法

原理:将共代谢功能菌群固定在生物膜载体(如活性炭、陶粒、聚氨酯海绵)上,主底物通过连续投加进入反应器,污水流经生物膜时,目标污染物被膜上微生物的非特异性酶催化降解。

优势:生物膜可维持高浓度菌群,减少微生物流失;载体(如活性炭)可吸附部分难降解污染物,延长其与酶的接触时间。

应用场景:处理含氯苯、苯酚的化工废水,处理负荷可达 2-5 kg/(m³・d),出水 COD 去除率提升至 80% 以上。

(2)共代谢 + 厌氧 - 好氧(A/O)工艺

原理:厌氧段通过共代谢(以乙醇为主底物,接种产甲烷菌和脱卤菌)降解部分卤代烃(如 PCE),减少毒性;好氧段以乙酸盐为主底物,通过好氧菌群降解芳香族化合物(如苯胺)。

优势:厌氧段降低卤代物毒性,好氧段高效降解芳香族污染物,互补提升处理效果。

应用场景:处理农药厂混合废水,总有机碳(TOC)去除率可达 75%-85%,远高于单一 A/O 工艺(<50%)。

(3)共代谢 + 高级氧化(AOPS)联用

原理:先通过高级氧化(如 Fenton 氧化臭氧氧化)将难降解污染物(如芘)氧化为结构较简单的中间产物(如邻苯二甲酸),再进入共代谢反应器(以水杨酸为主底物),通过微生物彻底降解中间产物。

优势:高级氧化破解污染物稳定结构,共代谢实现后续彻底矿化,降低处理成本(相比单独高级氧化,药剂投加量减少 30%-50%)。

应用场景:处理焦化废水(含多环芳烃和氰化物),出水达标率从单独共代谢的 60% 提升至 90% 以上。

共代谢技术图片.jpg

总结

共代谢技术为解决难生物降解污水处理难题提供了经济、环保的思路,其核心在于通过 “主底物 - 功能菌群 - 环境条件” 的协同调控,激活微生物的非特异性酶系。尽管目前面临主底物调控、微生物稳定性等挑战,但通过菌种改良、工艺优化及与其他技术的联用,共代谢技术有望在化工、制药、农药等工业废水处理中实现更广泛的产业化应用。

上一篇:磁絮凝沉淀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

下一篇:没有了!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

在线咨询

免费通话

24小时免费咨询
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

免费通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