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复合菌技术深度脱氮是指通过多种功能微生物的协同作用,突破单一菌种脱氮的局限性,实现废水中总氮(TN,包括氨氮 NH₄⁺-N、硝态氮 NO₃⁻-N、亚硝态氮 NO₂⁻-N)高效去除(通常要求出水 TN≤10mg/L,部分场景≤5mg/L)的生物处理技术。其核心是通过菌群间的生态位互补、代谢协同,覆盖脱氮全路径,适配复杂水质与环境条件,解决常规脱氮技术(如传统 AAO、SBR)在 “低碳氮比、高氨氮、低温冲击” 等场景下的效率瓶颈。
一、复合菌技术脱氮的核心机理
复合菌并非“随机混合的菌种”,而是基于脱氮路径筛选的功能菌群组合(含硝化菌、反硝化菌、厌氧氨氧化菌及辅助菌群)。
氨氧化细菌(AOB)、亚硝酸盐氧化细菌(NOB)核心功能:NH4+→NO2- ;NO2-→NO3-(NOB)
反硝化细菌核心功能:NO3-/NO2-→N2(最终产物)
厌氧氨氧化菌核心功能:NH4+ +NO2-→N2 (“氨-亚硝”直接脱氮)
二、技术优势分析
1.高效性:复合菌群相较于单一菌株脱氮效率提高,且受环境限制。
2.稳定性:菌群多样性增强抗冲击负荷能力,系统强大。
3.适应性:与传统工艺相比可灵活的控制碳氮之比。
4.经济性:减少曝气能耗30%、碳源投加量50%
5.环保型:符合菌群可减少一氧化二氮排放90以上。
三、实际应用场景
1.传统A2/O工艺结合复合菌技术,脱氮效率提升至90%,在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出水总氮稳定低于10毫克每升。
2.针对工业制药废水处理,采用“复合菌+Fenton氧化”工艺,总氮去除率达95%。
3.河道湖泊修复过程中,建立微生物-植物协同系统,实现黑臭水体自我净化。
4.水产养殖水处理循环水系统中,采用复合菌技术,换水频率下降的同时养殖水产品的密度提升了近3倍。
四、总结
复合菌技术深度脱氮的核心是 “菌群协同覆盖脱氮全路径,工艺适配优化微环境”,通过硝化-反硝化耦合、短程脱氮、厌氧氨氧化协同等机制,解决了常规脱氮技术的效率瓶颈。目前已在市政、工业、农业等领域广泛应用,未来随着菌剂成本降低、驯化周期缩短,有望成为深度脱氮的主流技术之一。
上一篇:药厂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?